您的購物車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26175317 7175949

CLIL的真相

對很多臺灣大人來說,
包括讀這篇文字的您,
CLIL是很陌生的四個英文字。
但,對所有的臺灣孩子來說,
CLIL這四個英文字,
將影響他們一輩子。

CLIL是一種教育法的縮寫。
Content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把「內容」跟「語言」給「整合」在一起的「學習」。
整合跟學習,都是贅字。
重點是內容跟語言。

舉例:音樂跟中文。
您會說:
蛤?
把音樂跟中文整合在一起的學習法?
不就是用中文去上音樂課?
是的。您是對的。
因此,CLIL的真正眉角,
在於那個「授課的語言」,
是外語,不是母語。

當我們理解了這個最基本的定義之後,
就可以來深刻探討,
為什麼我認為CLIL
會影響一整個世代的臺灣孩子。
而且是往負面的方向去影響。

首先,到底有多少學校在用CLIL?
去年的數字,是996間中小學,小學居多。
第二,有多少科目在用CLIL?
多數是音樂、體育、美術。
這種「非主科」。
(題外話,我認為小學六年,只需要學這三個科目。)

第三,什麼叫做「用CLIL」?
套句Hamlet的名言,Ay, there’s the rub!
魔鬼就在此!
一堂課,40分鐘。
只講三秒鐘的英文,也是CLIL.
講39分鐘57秒的英文,也是CLIL.
完全不講,叫做中文授課;
全都英文,叫做英文授課。
光譜的中間,都叫CLIL.
夠滑頭吧?

這還不是最麻煩的地方。
學科老師除了對「使用英文的比例」,無所適從以外,
「使用英文的方式」,也毫無規範。
我可以說:各位同學,請拿出你們的recorder。
也可以說:Boys and girls, please take out your 直笛。
前者,叫做晶晶體;
後者,叫做亮晶晶體。
前者,是中文母語的音樂老師講的句型;
後者,是英文母語的音樂老師的句型。
您覺得,臺灣音樂老師,前者多還是後者多?

好好的一堂音樂課,
就為了湊幾個英文字,
就為了湊幾句英文教室用語,
就為了湊雙語熱鬧,
有必要同時踐踏
兩個專業嗎?
踐踏了音樂專業;
也踐踏了英文專業。

這還不是最麻煩的地方。
一個學科老師,
除了用彆腳的英文,
去教專業的學科知識以外,
還面臨一個難題:臺下孩子的英文雙峰現象。
有些孩子,會暗自偷笑老師的英文;
有些孩子,會鴨子聽雷。

這還不是最麻煩的地方。
一個學科老師,
受了師範學校的專業訓練,
考過了國家的教師甄試,
通過了校長的面試跟試教,
才能被賦予教育下一代的重責大任。
現在,他們在用英文去教學科。
他們的行為,其實是瀕臨違憲的。
沒有人品質把關;
沒有審查機制;
沒有救濟手段。
一紙公文,一句政治口號,
就把全國數以萬計的老師,
一夕之間,
白官,變黑官。
一夕之間,
專業老師,變實習老師。

孩子的受教權,蕩然無存;
老師的教學尊嚴,蕩然無存。

這當然不是最麻煩的。
最麻煩的,是最明顯的:
音樂老師體育老師美術老師,
把孩子的英文教壞了,怎麼賠?
千萬別懷疑,學科老師已經都想好了下台階了。
我們是在教學科為主;
英文為輔。
因此,我們的發音,別太挑剔;我們的單字文法,別太挑剔。
畢竟,我們都在摸索,還在嘗試,還在受訓增能。
我的天哪。
你們這些學科老師還在摸索。
我的寶貝兒女憑什麼要陪葬?

我提出解決方案。
40分鐘的課,前4分鐘去弄CLIL。
至少,我保本90%。
我的這種聲音,有誰會聽?

喔,還有一件事。
請問,哪個政府官員,
拍板決定,
要用CLIL
來作為全國性的教學指導理論的?
哪場國發會的會議,
拍板決定的?
會議記錄呢?

至少,KK音標冤有頭債有主,是梁實秋教授引進的。
全臺灣的國小英語,
都要教 phonics。
請問這個政策,又是誰拍板決定的?
會議記錄呢?
不要忘了,
美國政府1998年正式提出,
phonics是第二步驟。
第一步驟,是PA, phonemic awareness, 音素覺察。
臺灣的家長,知道嗎?
臺灣的首長,知道嗎?
我們有120萬名小學生,在用錯誤的方法,學英文。
他們都在蓋二樓。
直接蓋二樓。
可是一樓呢?
這不是我的一家之言。
美國的國會早已提出 400 頁的正式報告。
白紙黑字,phonics是第二步驟。
1998年就提出了。
24年後的今天,
臺灣難道沒有半個人,
看過這份報告書?
我們臺灣學界,多的是外語習得的博士。
National Reading Panel 的結論,難道是秘密?

附圖是北市的雙語體育教材。
讓我們安靜下來,
捫心自問,
這跟學英文有什麼兩樣?
這跟學英文有什麼關係?
這跟學體育有什麼關係?
體育老師去花時間學這些英文,要幹嘛?
這,是正確的英文嗎?
Do the action. Reach to the goal. 是什麼檔次的英文?

我們國家,在幹嘛?
我不想在百年後,愧對我的孫子。
我們一起來說真話好嗎?
我們一起來承認,
雙語的國王沒穿衣服好嗎?

【後記】
有太多的雙語學科老師,
將「雙語課程」不是「英語課程」這句話,
當作圭臬,放在嘴邊。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我們不要陷入無止盡的各說各話。
相反地,我們可以直接建立共識。
好,我可以直接接受您的論點,
我可以直接接受:雙語課程不是英語課程。
可是,英語,總是英語吧?
meth 總是安非他命吧?
math 總是數學吧?
pepper 總是胡椒吧?
paper 總是紙張吧?
當一個學科老師,
在說英語的時候,
總該承認:
口音是一回事,
對錯是一回事。
英文講得有臺灣腔,
沒有人會苛責。
可是,
雙語數學老師
把數學math講成安毒meth,
這已經超越口音的領域,
進入是非對錯的世界了。
再怎麼說,
我們都在影響著臺下的一個個生命。
單字直接唸錯,跟發音不是太漂亮,是兩回事。
我們的雙語學科老師,可以思考一下這樣的論點。
我已經整理出整整2000個容易唸錯的字了。
也已經錄音。
已經出版。
叫做《雙母語調音字典》。
這,是個清清楚楚,可以為孩子做的基本功課。
備課的時候,先查一下,您將說出口的那些英文單字,有沒有可能因為您的口音,而變成了迥然不同的另外一個字。
如果有,那就要特別標註一下那些字。
如果沒有,那就沒關係,有點臺灣腔調,人之常情。

圖:Pexels圖庫網站